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 > 工作计划范文 > 本文内容

《不求甚解》教案沪教版八下_不求甚解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5-04-19 22:22:48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0)

《不求甚解》教案(沪教版八下)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求甚解》教案(沪教版八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活读

2、了解驳论的特点,了解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本文论证的层进结构

教学重点:

1、了解驳论的特点,了解举例论证的方法。

2、了解本文论证的递进结构

教学难点:

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活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对于“不求甚解”一般性的理解是怎样的?引出新课。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2两个问题结合起来」

1.根据“导学案”要求,明确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2、问题探究: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作者如何结合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来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

《不求甚解》教案

明确:A、“不求甚解”出处B、全面分析陶读书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C、“不求甚解”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普列汗诺夫,诸葛亮「一正一反,一中一外」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总结全文,把握结构层次「板书」:

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举例证——结上文「递进结构」

四、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

用工协议书合同图片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五、课文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班主任辞职新闻

六、布置作业: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见PPT」

欢迎分享转载→ 《不求甚解》教案沪教版八下_不求甚解教案设计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 2013-2018 - 魅人文案范文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