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8 07:48:03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9457)
教师活动
1. 教师展示并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提出问题:当光线遇到两种不同透明物质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3. 学生猜测、讨论、回答。
学生反应
1. 学生通过观察铅笔在水中弯曲的现象,初步意识到折射现象的存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路径的变化,引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
教师活动
1. 小组实验:每组分发两块透镜及老花镜、近视镜(可为实验使用)。
2. 每组讨论:两块透镜的镜片构造有什么不同?能否通过观察和触摸区分它们?
3. 学生记录: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学生反应
1. 学生在实验中分组讨论,得出透镜的分类依据。
2. 教师总结:中间厚为凸透镜,中间薄为凹透镜。
教师活动
1. 实验步骤:
-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比较两块不同的透镜在不同物体下的成像情况(如铅笔、小纸团)。
- 实验2:尝试用透镜聚光。通过调整透镜的角度,使光线变得平行并聚焦到纸上。
- 实验3:使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观察清晰不清晰的情况。
学生反应
1.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
2. 教师总结:凸透镜可以放大、聚光;凹透镜可以缩小、散光(如近视眼镜)。
教师活动
1. 引导思考:为什么不能用太阳看近处的物体?
2. 学生观察老花镜和近视镜的工作原理,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实验设计:将凹透镜放在一个大的纸板上,与凸透镜一起制作一个望远镜框架。
4. 动手操作:用胶水固定透镜,并调整透镜的角度,观察远处物体能否清晰成像。
学生反应
1. 学生分组实验,制作并展示望远镜框架。
2.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项目 | 内容 |
|------|-----|
| 研究透镜 | 凸透镜的形状特点: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成像。 |
|凹透镜的形状特点:中间薄,边缘厚;凹透镜的作用:缩小、散光、不成像。 |
欢迎分享转载→ 《透镜》的教学设计(透镜教案第一课时一等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