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 > 合同 > 本文内容

诵读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视频)

发布时间:2025-08-11 15:28:00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2146)

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课程大纲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 通过诵读经典诗词,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 遍历经典,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1. 古诗十二首
  2. 琼曲版本:《论语·学而时用》
  3. 名人名言(10句)
  4. 带“龙”的成语(9个含“想”意思的成语、5个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5个描写态度和蔼的成语、5个成语接龙)
  5. 成语背诵背会背 memorization

三、教学策略

  1. 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 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 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个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四、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1. 《语文经典读本》
  2. 适合三年级学生,语言优美,经典诗文解析。
  3. 《爱的教育》
  4. 典型童话故事,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5. 《稻草人》(叶圣陶)
  6. 以简单的故事讲述复杂的思想,适合启蒙阅读。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 推荐给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教学安排

  • 每周一:经典诵读课(1小时),内容包括古诗背诵、名言分析等。
  • 每天语文课堂40分钟复习巩固。
  • 课外阅读建议:每周3次,每次1小时,涵盖必读书目、名人名言和带“龙”的成语。

六、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 - 学到古诗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精神。 -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希望这份大纲能够帮助您设计出有效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

七年级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七种情景探究式学习

一、情境导入

  1. 引入经典诗歌
  2. 使用名作如《观书有感》或《秋词》作为起点,激发学生对文学现象的兴趣。
  3. 可结合诗句的深层含义,例如通过“忧思”引发对情感的思考。

  4. 情境设计目标

  5. 设计具体的情境场景,如课堂讨论、小组创作等,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诗歌相关的氛围。

二、探究情感表达

  1. 情感解读分析
  2. 针对每首诗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情感。
  3. 情境中的情感推理
  4. 从诗句的细节中推断情感:如《夜雨寄北》中的“孤独与思念”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壮志与现实的无奈”。
  5. 语言解析技巧
  6. 分析诗的语言特点,比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如何传达情感。

三、联系现实

  1. 文学与生活的关联
  2. 提供相关资料或电影,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真实情境。
  3. 具体生活场景应用
  4.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场景,帮助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四、教学设计优化

  1. 情景引入策略
  2. 采用分层引入法,逐步递进,从简单到复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理解。
  3. 情感表达引导
  4. 结合情景讨论,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和创作,增强参与感。
  5. 语言与思维训练
  6. 创设分句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意象,提升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

五、评价策略

  1. 开放性问题设计
  2. 给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表达理解和感受,如“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情感”。
  3. 自我评价与反思
  4. 鼓励学生自评,通过总结和分享来提升反思能力。

六、资源准备

  1. 教学材料
  2. 课件、图片资料(如《秋词》的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工具。
  3. 互动活动
  4. 提供小组创作机会或情境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七、后续扩展

  1. 数学应用
  2. 结合代数与几何的概念,设计开放性问题,使学习更具综合性。
  3. 综合实践
  4. 组织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活动,提升整体素养。

总结

通过情景引入、情感解析、语言分析及联系现实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资源,可以有效提升七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后续可以进一步拓展数学应用,使学习更全面和有趣。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个人修养。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二、活动目标

  1.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的文化内涵。
  2. 弘扬传统美德:通过比赛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3. 传承文化基因:鼓励学生们将国学经典融入到日常生活和行为中。

三、活动安排

一、拟订比赛计划
  1. 比赛时间:定为每周一次,共进行40场(可根据班级人数调整)。
  2. 参赛学生要求
  3. 预留5-6本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等)。
  4. 提前阅读经典10分钟,完成背诵和思考任务。
  5. 参赛形式:采用班级比拼赛制,每班一代表队参加校级比赛。
  6. 比赛内容
  7. 比赛将包含以下内容:
    1. 阅读国学经典诵读(如《庄子》中的“秋水篇”或韩非子的“难势篇”)。
    2. 国学经典背诵(如《老骥伏枥》“老骥独立,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 文化知识问答和讨论。
二、校内外资源准备
  1. 国学经典卡片: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等地方收集相关的国学经典卡片或图画。
  2. 诵读练习工具
  3. 高频记忆训练器(如口算、 dictation)。
  4. 散播式背诵方法(如分段背诵)。
  5. 校内外广播和视频资源:利用学校广播、电视媒体等渠道播放国学经典,增强比赛的趣味性和宣传性。
三、比赛形式
  1. 班级比拼赛
  2. 每班选2-3名代表参加比赛。
  3. 内容包括: a. 阅读并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内涵。 b. 国学经典背诵(如《老骥伏枥》)。 c. 文化知识问答和讨论。

  4. 校级比赛

  5. 比赛在图书馆或校园内进行,由各班级代表队分组比赛。
  6. 比赛结束后,统一提交成果并评选优秀代表。
四、比赛意义
  1. 文化传承: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
  2. 道德修养:国学经典蕴含的人文精神(如坚韧、自强、宽容等),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3. 团队精神:比赛形式具有开放性和合作性,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四、注意事项

  1. 校内外资源的合理分配:将国学经典诵读资源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2. 比赛结果的表彰与宣传: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并通过广播或电视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3. 传统文化教育的延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

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是一项充满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和准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希望学校能在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欢迎分享转载→ 诵读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视频)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 2013-2018 - 魅人文案范文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