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2 13:11:25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8914)
余光中的思乡诗歌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从秣陵路小学读高中,1948年后转入厦门大学外语系。1952年毕业后留厦门工作。
余光中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的无比思念。
余光中的一生充满了对家乡的无尽牵挂与深情。从少年时期就热爱古典诗词,创作了许多反映怀乡情感的作品;直至晚年,依然保持着创作诗歌的热情,尤其是他在20多年后回到祖国大陆,为表达心中对故乡的思念而写下了一首《乡愁》。
这首诗中,“邮票”与“船票”、“坟墓”与“海峡”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余光中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历程,也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共鸣。
文章通过余光中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与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怀旧之情,希望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品赏析: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全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全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由于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欢迎分享转载→ 余光中的思乡诗歌(余光中表达乡愁的作品)
上一篇:《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赏析(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拼音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