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 > 合同 > 本文内容

国学经典比赛方案_国学经典比赛主持词

发布时间:2025-08-05 18:16:54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1012)

以下是一到十个国学经典比赛方案的详细说明:


国学经典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美育,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本次比赛旨在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活动,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得到有效提升。

二、活动主题

“国学经典中的现代与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

2025年5月1日——2025年5月31日

四、参赛对象

全校初中生

五、活动形式

  1. 诵读经典
    每周两阅读经典,时间不少于15分钟;每周一记(每周精选一篇经典诗文等,并要求学生背诵)。

  2. 表演经典
    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或诗文创作比赛。

  3. 讲故事
    学生根据经典创作一个再创作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变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 写作
    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 诗文绘画
    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6. 朗诵技巧展示
    每学期组织一次国学经典朗诵技巧展示比赛。

  7. 国学文化体验
    通过国学经典的相关书籍、视频资料等开展互动体验活动。

六、活动要求

  1. 学生应将经典内容和学习感受写在作品中,并由老师进行指导和批改。
  2. 每项活动需提前与班主任或语文教师联系安排时间,确保每位学生积极参与。

七、评优办法(见评分标准)

  1.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2.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突出者获奖,并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证书。

八、奖品设置

  1. 一、二等奖各颁发“国学经典征文优秀奖”、“国学经典朗诵比赛一等奖”。
  2. 三等奖分别颁发“国学经典诗歌创作优秀奖”、“国学经典故事征集优秀奖”。

九、注意事项

  1. 竞赛前需将所有参赛作品统一要求格式,避免因格式不一致导致评优结果偏差。
  2. 表演过程中需注意配乐,确保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
  3. 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背诵应以文化传承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十、活动安排

  1. 预计开展:2025年5月1日——5月31日
  2. 每周一记(每周精选一篇经典,可选任意年级)
  3. 期中进行“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初一、初二)或“国学经典故事征集”(初三)

以上是一到十个国学经典比赛方案的详细说明。每个方案都涵盖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成绩。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第7个版本)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1.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活动目标

  1. 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三、活动内容

  • 诵读内容:推荐《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等优秀古诗文。
  • 经典诵读形式
  • 每周早读时间1节,教师讲解经典,学生实践背诵。
  • 每月一次诵读比赛,鼓励学生自编自演经典名句。
  • 组织阅读组和写作组,开展课外创作活动。

四、活动指导

  • 教师指导
  • 观察学生诵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 提供学生自己的经典诵读卡(包括诗文和简要赏析)。
  • 鼓励学生写背经典名句。
  • 家长引导
  • 定期与家长沟通国学教育情况。
  • 推荐家长参与经典阅读活动,为孩子提供便利。

五、活动安排

  1. 学校领导的组织与协调
  2. 学校领导成立诵读领导小组,制定诵读计划和目标。
  3. 设立诵读奖励机制,如比赛胜出者获奖品。

  4. 诵读时间安排

  5. 每天早读时间10分钟,学生集中诵读经典名句。
  6. 鼓励学生坚持每天阅读经典,做到日积月累。

  7. 活动形式

  8. 每周一节诵读课(通常为语文或艺术课)。
  9. optionally 提供每周一次的诵读比赛(如诵读一首诗、背诵4句等)。

  10. 家长与学生沟通

  11. 定期通过学校网站、公告栏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
  12. 开展家长与学生的读书小组活动, parents and students discuss book nights with peers.

六、活动效果评估

  1. 学生诵读效果的评价标准:
  2. 能够正确理解经典名句及其背后意义。
  3. 通过书写经典名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 每学期进行一次整体诵读比赛,评选最佳班级和优秀个人。
  5. 定期开展学生作品展览,如朗诵、演讲等,增强学生的文化感染力。

七、实施保障

  • 经费支持
  • 学校提供诵读工具和资源(如经典诗文本、黑板、粉笔等)。
  • 建议购买好用的诵读装备,如朗读机或电子设备。
  • 学生需求与资源
  • 提供学生自己的诵读卡或经典名句练习本。
  • 鼓励部分家长组织读书小组和写作活动。
  • 活动反馈
  • 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跟踪。

八、注意事项

  1. 学校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鼓励学生将所学经典融入生活。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如阅读组和写作小组。
  3. 确保诵读过程的耐心与趣味性,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

通过以上方案,学校可以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

语文教师要建立班级学生古诗文背诵的个人档案,主要是记载学生已背的古诗文题目及背诵时间、熟练程度等。

③在学生熟读及能背诵的基础上,能理解古诗文的大意或所描绘的形象。交流诵读古诗文的感受,体会和心得;探究古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④教师要整合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把语文教学中那些枯燥、乏味的情节,用丰富的内容充实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乐意。

全班师生都要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去,形成人人参与,在班内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五)诵读原则和方法

1、原则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早上在班集中读20分钟。中午再安排5分钟时间用于回顾、检查。

(4)每天再鼓励学生回家后诵读10分钟。

(5)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

(五)诵读原则和方法

1、原则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早上在班集中读20分钟。中午再安排5分钟时间用于回顾、检查。

(4)每天再鼓励学生回家后诵读10分钟。

(5)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

(六)朗读技巧

1. “朗读”不仅是模仿,更是积累与提升。“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在积累中培养语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朗读”,比如读书时的默读、听别人说话时的认真倾听,都是“朗读”的重要形式。

2. “朗读”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朗读”不仅仅是记忆,更是构建。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朗读”要善于运用整体思维。“朗读”不仅仅是局部,而是全局。教师应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观察、整体思考、整体感受,使学生在朗读中形成宏观的认识,同时又能做到“整体把握”,把听觉、口耳与视觉结合起来,在朗读中提升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4. “朗读”要善于运用情感体验。“朗读”不仅是模仿,更是体验。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产生兴趣、感受情感、反思思考,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5. “朗读”要善于引导创新。“朗读”不是单一的模仿活动,而是要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展开创新。例如,在朗读《诗经》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听别人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练习,或者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6. “朗读”要善于运用思维训练。“朗读”不仅是模仿,更是思维的锻炼。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提升语言的灵活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 国学经典比赛方案_国学经典比赛主持词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 2013-2018 - 魅人文案范文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