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9 06:53:12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5839)
舟夜书所见
这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水面上的渔灯形象,展现了静谧与动态的转变,以及月黑夜黑与萤火虫微弱灯光的对比关系。
查慎行(1650~1727),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号他山。他是金庸先祖,东坡和放翁式的作家。他以苏轼的诗学闻名,曾注释苏轼的作品。查慎行晚居初白庵,故称查初白。
这首诗通过“月黑见渔灯”和“孤光一点萤”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隐秘,同时又巧妙地运用了动态变化来衬托静物的效果。
诗中“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生动描绘了微风吹动波浪,水波荡漾,映着渔灯倒影的星星场景。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敏锐观察能力。
查慎行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凝重,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和心灵的感受。这首《舟夜书所见》正是最好的例证,展示了他如何通过细腻的语言捕捉到隐含在山水之间的情感与智慧。
创作背景上,这位清代诗人曾在船上过夜时记录下所见景物,题目被称作“舟夜书所见”。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细腻的感受。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赏析: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通过“月黑见渔灯”和“孤光一点萤”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隐秘,同时又巧妙地运用了动态变化来衬托静物的效果。“月黑见渔灯”展现了夜色的暗沉,“孤光一点萤”则暗示了渔灯的微弱灯光。微风吹动了波浪,水波荡漾,映着渔灯倒影的星星,形成了一个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奇妙画面。
夜晚在船上记录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像是萤火虫似的微弱,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啦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像萤火虫般的一点光亮散开,变成了一串满河星,是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的生动景象。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河面上泛起满河的星星。这不仅展现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还通过这些自然景象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美与心灵美的思考。
欢迎分享转载→ 《舟夜书所见》原文及译文_《舟夜书所见》翻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