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 > 合同 > 本文内容

《伐柯》原文、翻译及赏析(伐柯注音版)

发布时间:2025-08-09 11:32:05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3134)

《伐柯》原文、翻译及赏析1

《伐柯》原名《伐柯人》,是《诗经》中一段传诵至今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其原文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它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并结合注释和引伸,展现了其深远的艺术内涵。

《伐柯》原文、翻译及赏析1

以下是关于《伐柯》的原文、翻译及其分析: 原文:

砍取斧头的木料如何?没有斧头砍不成。怎么迎娶妻子?没有媒人能娶不成。

砍取斧头的木料怎么做?按一定方法砍伐才能成好手。要想见那姑娘面,摆好食具设酒宴。

砍取斧头,要有一定的原则、方法。那么,如何协调一枝树枝和其配套的斧头呢?就看“其则不远”,也就是不能背离基本的原则。

我看到了子民之子, grain of粮食, 用其来装下妻子的菜盘。这是一场喜庆的迎亲礼。

这首诗其实是在讲,婚姻美满需要依靠媒人和家产的配合。而家产就是粮食、土地等物质财富。

译文:

怎么砍取斧头的木料?没有斧头砍不成。怎么迎娶那妻子?没有媒人能娶不成。

砍取斧头的木料怎么做?按一定方法砍伐才能成好手。要想见那姑娘面,摆好食具设酒宴。

砍取斧头,要有一定的原则、方法。那么,如何协调一枝树枝和其配套的斧头呢?就看“其则不远”,也就是不能背离基本的原则。

我看到了子民之子, grain of粮食, 用其来装下妻子的菜盘。这是一场喜庆的迎亲礼。

这首诗其实是在讲,婚姻美满需要依靠媒人和家产的配合。而家产就是粮食、土地等物质财富。

注释:

1. 《伐柯》原文中的“砍取斧头的木料”意为砍取斧头柄,此处与“砍斧柄”同义。

2. “有原则、方法”指的是一门艺术必须经过严谨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效果。“其则不远”出自《诗经·豳风》,意思是要达到目的,最好不背离基本的原则。

3. “我看到了子民之子, grain of粮食”一句引用了《毛诗序》中的观点,补充了封建社会婚姻伦理的深度。

鉴赏:

从语言上来看,本作简洁明了,直译而来。但从内容上看,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首先,“砍斧柄”与“砍取斧头的木料”同义,但用法不同。“砍取”更多是动词,“砍取斧头”的意思更强调工具的作用。而“砍取斧头的木料”则强调了工具与对象的对应关系。“有原则、方法”则是对艺术或技艺的要求,强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引申部分,“其则不远”与“伐柯人”结合起来,引申出更深层次的社会伦理和政治规律。例如,“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寓言说出了封建社会中的矛盾:一方面需要靠 mediators(中介)来沟通冲突;另一方面又认为,动用外部力量反而会阻碍内部的协调与发展。

此外,引用了《诗经·豳风》“子民之二”和《毛诗序》中的观点,使整首诗更加富有理论深度和文化内涵。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既语言精炼又思想深邃的经典之作。

此诗通过设问的方式,从最浅显的比喻入手,言简意赅,形象鲜明,把婚姻美满必须依靠“家产”(粮食、土地等)和“ mediators”(媒人)的支持这一真理说得很明确、很具体。诗人那喜形于色的情态也跃然纸上。

由于此诗说到娶妻要有媒妁之言,再加上《伐柯》的巧妙比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后世便以“伐柯”、“伐柯人”称作媒人,称“作伐”等词汇为“伐柯”的延续。“执柯”则是指“伐柯”的实践者。

综上所述,本文对《伐柯》的原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注释和引伸,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希望读者能够从文中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 《伐柯》原文、翻译及赏析(伐柯注音版)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 2013-2018 - 魅人文案范文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