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 > 合同 > 本文内容

初中《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5-08-17 19:36:57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9725)

初中语文版《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字音:正确理解并熟记文中部分生僻字音。
  2. 知人论世:了解柳宗元的背景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
  3. 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对自身人生轨迹的反思。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比照与映衬:掌握如何用比照和映衬手法来写景。
  2. 虚词的理解:正确理解部分虚词的含义,并能用比较或映衬的方式表达。

【课时安排】

  • 课前延伸(40分钟)
  • 出示《柳河东集》中的两首诗,了解柳宗元的作品背景。
  • 带出文前练习板,准备识记字音和虚词。

  • 教学设计(60分钟)

  • 第1课时

    • 开场白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柳宗元的生活经历,感受其深刻的思想感情。)
    • 诗篇朗读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柳宗元写的《钴鉧潭西小丘记》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引出宴游场景。
    • 文前练习板展示
      学生完成比照与映衬的练习,教师讲解解题思路。
  • 第2课时

  • 课堂讲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柳宗元在西山宴游中的变化,深入理解虚词的多义性。

    • 例句解析
    • “其隙也……起而归。”(学生展开讨论,寻找比照与映衬方法。)
    • 写作练习
      学生模仿柳宗元的语言风格,写一篇描述西山宴游的诗。
  • 第3课时

  • 课堂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柳宗元如何通过自己的经历实现人生自我救赎,并思考自身在生活中的选择与目标。

    • 个人反思
      学生写一篇关于“怎样找到通往内心的门”的日记,表达对作者思想和人生的感悟。
  • 课堂总结

  • 教师总结柳宗元的作品特色,强调其诗歌的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情。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生活中的选择实现自我觉醒?

课前延伸

  1. 识记字音
    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下字音练习:
  2. 挅( )
  3. 谌( )
  4. 坎( )
  5. 高( )
  6. 化( )
  7. 毒( )

  8. 文前练习板展示
    学生完成以下比照与映衬练习:

  9. 挅:
    “其”多义,可理解为“什么”,如“其人”或“其物”。
    • 毒化:
      “其毒化郁结”中的“其”指代的是“化”字的意思。

教学设计

第1课时:诗篇朗读与比照映衬

  • 教学内容: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教学目标:理解文中的虚词含义,并通过比照和映衬手法写出景物描写。
  •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朗读、对比与仿写。

第2课时:课堂讲练与写作练习

  • 教学内容:柳宗元在西山宴游中的变化,通过虚词的比照和映衬表达生活的哲理。
  • 教学目标:理解柳宗元思想家的特点,并模仿他的语言风格写诗。
  •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例句,学生完成写作练习。

第3课时:课堂拓展与反思

  • 教学内容:柳宗元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思自身选择的重要性。
  • 教学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思考如何通过生活找到自我救赎。
  • 教学方法:学生写日记,教师引导思考。

课后拓展

  1. 学生写一篇关于“怎样找到通往内心的门”的日记,表达对作者思想的感悟。
  2. 读《柳河东集》,了解柳宗元的作品背景,引发对自身人生轨迹的兴趣。

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是否能正确识记字音和虚词;
  2. 是否能够用比照与映衬手法写出景物描写;
  3. 是否能理解柳宗元的思想家精神,并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学目标]

  1. 能概括课文段落的大意;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用侧面烘托写景的方法;
  3. 学习本文前后对比的写法;
  4. 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5. 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热爱西山的情感和卓然独立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和用侧面烘托的写法写景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寓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具]

多媒体(包括课件、板书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1. 问题引入
  2.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景的名文?比如苏轼和陶渊明的作品,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3.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怀和情感。今天我们再来一篇同样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它蕴含着柳宗元的笔触风格,也充满了作者的深思远虑。”

  4. 激发兴趣

  5. 导入:提问学生对这则诗的了解情况,并引导他们思考:“从这篇诗中,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6. 激发 curiosity并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7. 自主学习(15分钟)

  8. 学生自主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结合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思考:

    • 诗中“始得”是什么意思?
    •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与自然山水有什么联系?
    • 文章是如何通过写景来展现这种情感的?
  9. 小组讨论(10分钟)

  10. 小组合作: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诗中的每一句都融入了哪些内容?
    • 章节结构如何,作者在每个部分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 文章整体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11. 班内交流(10分钟)

  1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提出疑问。
  1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

  14. 课后延伸(20分钟)

  15. 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或创作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16. 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 读一篇柳宗元的作品,思考其中的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 写一篇类似的文章,聚焦于个人生活中的某个时期,尝试用写景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 段落大意 | 学习内容 | |----------|----------| | 作者抓住了“始得”这一字眼,表现出极大的感情和志向。“始得西山宴游记”以西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深沉情怀。 | 章节结构 | | 写景手法:抓住景物特点、用侧面烘托 | 探讨写景手法 | | 面对浮云与海天白日暖 | | 望海为晴与仰楼见鸟成 | | 山中闻笛与桥上吹箫 | | 大路通罗马与孤帆远影 | | 岩中看火与小石上观鸟 |

[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设计,我认识到: 1. 教学目标较为明确,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也有课后延伸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方便教师和学生复习和回忆内容。

希望以上方案能为你的教学提供参考!

好的!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进行的改写:


柳宗元别样情怀板书课题《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虽然我完成了对文章的预习目标和预习内容的设计,并进行了初步的自我反思,但实际操作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2. 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3. 正确理解“记”的特点,并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虚词的作用。
  4. 在反复诵读中,逐步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主题。

  5. 能力目标

  6. 通过反复朗读,正确理解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难点。
  7. 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培养其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探究点一答案:

这两个“游”字意思截然不同。“游”常指四处游玩、玩乐、做客,多带感情色彩;而“游”又在《始得西山》中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含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向往。


探究点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

探究点二答案:

作者喜欢西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自然之美:西山作为著名的山水景观,风景优美,生态系统丰富,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 志向与理想的结合:柳宗元在《始得西山》中描绘西山时,不仅是为了表现自然景色,更希望通过描绘西山来表达他对人生、生命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孤独与独处的渴望:作者通过与西山的交往,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正是柳宗元一生的重要精神追求之一。


当堂检测

  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攀援而登……四望如一"
    ——“攀登到山顶后,才能看见远处的山峰全貌”
  3. "始得西山,发现西山"
    ——“作者从远方不远的地方发现了眼前的山水景象”

三、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2. 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 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4. 教学思路
    在本节课中,我以《始得西山》这首散文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向往。通过反复阅读文章,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句,并能够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效果与收获

  6. 学生在改写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理解了本文的主题和结构。
  7. 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作文题的方法。

结语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魅力,也启示我们:在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双重享受的同时,也要学会独立的人生态度和思考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 初中《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实录)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 2013-2018 - 魅人文案范文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