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 > 合同 > 本文内容

瑞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_瑞鹧鸪双银杏李清照翻译

发布时间:2025-11-06 17:43:20源自:http://www.mrqdb.com作者:魅人文案范文阅读(6107)

瑞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

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明。期思溪上日千回。

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释

词牌名,亦名“舞春风”“桃花落”“鹧鸪词”“拾菜娘”“天下乐”“太平乐”“五拍”“报师思”等。以冯延巳《舞春风·才罢严妆怨晓风》为正体。

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

响涩(sè):响声嘶哑干涩。逾(yú):更加,格外。

冷蝶:冷清之蝶,犹言孤蝶。

长卿慢世: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即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多病非才:据《唐诗纪事》,唐明皇见到孟浩然,命他诵其诗作。缘:因为。

瑞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2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寒食节到西湖时天未亮,太守尚未来,两县令已至。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不容迎太守。

水云先散双凫来。黄帽重撑慢少年醉。

独求僧榻好好睡。须臾半响重吟声。

注释

上片描述寒食节清晨的西湖景物,暗点“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暗示西湖下游处的人们也是游子,与湖边人形成鲜明对比。三句描绘了两县令迎太守的情景,用虚实相映的手法,突出两县令的态度和西湖景色的独特性。

下片进一步写明苏轼同往时来至西湖,迎接两县令的情景,既表达了苏轼对官场的厌倦与对世事的傲慢的态度,也暗含了苏轼对“多病又非才”一说的不满和豁达。

瑞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3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

寒食节到西湖时天未亮,太守尚未来,两县令已至。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不容迎太守。

水云先散双凫来。黄帽重撑慢少年醉。

独求僧榻好好睡。须臾半响重吟声。

注释

上片描绘寒食节清晨到西湖的人们,暗点“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暗示西湖下游处的人们也是游子,与湖边人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仗工整,既点明了两县令的特点,也勾勒出了一幅西湖景致的图景。

下片重写苏轼与往时来至西湖的场景,既表达了苏轼对官场的厌倦与对世事的傲慢的态度,也暗含了苏轼对“多病又非才”一说的不满和豁达。

瑞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4

期思溪上日千回。

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释

上片描述了期思溪上日千回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更迭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三、四句描绘了人物影子随流水而行,醉颜重带少年来的情景,暗点“长卿慢世”(司马相如字长卿)和“多病又非才”一说,进一步加强了词中的情感深度。

下片以苏轼自镇江归铅山后写作《期思溪上日千回》为例,表达了对这种诗人的敬佩与感慨。虽然两者的经历不同,但都充满了对世事的傲慢态度和对生活的厌倦思考。

赏析

该词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湖上人在朝来晚起的西湖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无常的态度。词中“期思溪上日千回”一句,巧妙地通过季节更迭的变化,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暗点“长卿慢世”等典故,增强了词中的文化底蕴。下片以苏轼自镇江归铅山后写作《期思溪上日千回》为例,表达了对这种诗人的敬佩与感慨,虽然两者的经历不同,但都充满了对世事的傲慢态度和对生活的厌倦思考。

欢迎分享转载→ 瑞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_瑞鹧鸪双银杏李清照翻译

用户评论

专题说说

© 2013-2018 - 魅人文案范文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1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